第150例!厦门小伙捐出生命种子
发布日期:2025-01-24 03:03    点击次数:68

熊奕鹏(右)是厦门市第150例捐赠造血干细胞捐献者。(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)

厦门市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150例!昨日上午,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,集美大学学生熊奕鹏成功捐出16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。这份珍贵的“生命种子”,将用于救治一名恶性血液病患者,给患者的生命带来转机与新生。熊奕鹏是厦门市第150例、福建省第485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。

“我大二加入中华骨髓库,大四就完成捐献,实在没想到会这么快,能帮助到人我太高兴了。”熊奕鹏是集美大学2021 级海洋装备与机械工程学院学生。他说,在大二那次献血活动中,他第一次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,得知加入中华骨髓库,就有机会挽救别人的生命,马上留下了自己的血样和信息。

去年10月,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与他取得联系,告诉他有一位血液病患者与他初配吻合,需要他的帮助。那段时间,正是熊奕鹏最忙碌的时候。他在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,只剩两个月的复习时间。尽管如此,熊奕鹏还是马上答应为患者捐献。他表示:“考研和捐献,这两件事情对我来说同样重要。”他抽出时间,积极配合市红十字会完成高分辨检测、体检等准备工作。

在这个过程中,熊奕鹏还要努力争取家人的同意。听说熊奕鹏要去捐献造血干细胞,他的父母第一反应是要“抽骨髓”,心里充满担忧。熊奕鹏积极与父母沟通解释,父母了解到现在的医学已发展进步,采集造血干细胞是从捐献者手臂的静脉处采集全血,然后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造血干细胞,同时将其他的血液成分回输到捐献者体内,整个过程安全又便捷,逐渐放下心来。

昨日的捐献,熊奕鹏并没有让父母来陪,在他心里,这是一件挺平常的事。平日里,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,他就经常参加校内外各种志愿服务活动,曾被评为集美大学优秀志愿者。

市红十字会、集美大学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领导来采集室看望慰问熊奕鹏,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。他们都为熊奕鹏的勇气与爱心点赞。

来源:潮前智媒客户端

发布于:山东省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